相关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百想虎溪
川剧盔帽,一生追求

    编辑: 李伊婷 时间:2017-09-25 09:09:30

  邱粟杨,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级教育部项目“重庆大学川剧艺术实践基地”项目,并积极组织策划川剧艺术展对川剧传统盔帽艺术研究多年,学习川剧传统盔帽制作工艺,恢复制作传统川剧盔帽5顶。

——编者注

  大二加入幽兰川剧社;大三接触川剧;大四将川剧盔帽作为自己本科毕业设计;研一将盔帽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邱粟杨从本科到研一,就注定与川剧盔帽结下了不解之缘。
  热爱、坚持就是邱粟杨对自己这两年“帽工”生涯的一个总结。“做帽子当然很快乐,但总还是会遇见一些困难。开始之前,对盔帽一无所知,无从下手;在制作第二顶盔帽时又出现了大的失误。那时,对盔帽的认识还比较浅薄。继而,我便咨询相关川剧团体负责人,去问他们盔帽的手艺与制作技法。通过请教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相关知识面,这不仅对制作盔帽有帮助,也让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遇见很多问题,制作完第二顶盔帽后就发现自己在沥粉、雕版等手法和技艺上与正宗盔帽间存在较大距离。“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对待盔帽的态度,到底是最大程度恢复传统盔帽原型呢,还是只大致相同就可以了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在的邱粟杨为了做出最完美的川剧盔帽,每年寒暑假都会去拜访川剧盔帽传承人陈古福,听他讲一讲盔帽的历史,向他学一学盔帽的技法。邱粟杨说:“除了陈老的传授,在从第二顶盔帽完善,到第三顶帽子的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我的学业导师也教会了我研究方法还有研究重点的把握。在之后的制作阶段,查找了更多资料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将其内化,在以后的制作时期才能得心应手。”
  激励、借鉴、警醒。面对第二顶盔帽的残次,邱粟杨采用了一种精神刺激的方式来对自己未来的制作之路进行着规划。“这一次的残次品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就是一种精神刺激吧。第二顶失败之后,我便重新反思,从盔帽模板,到制作技法,再到纹样饰品等等步骤,我都重新来过,才有了这次展览(重大图书馆川剧展)中的那一顶‘全插’川剧盔帽。”
  以前大家对于川剧的欣赏属于一种听觉享受,所以在快餐时代,喜欢这种慢文化的人也就少了,但是这次盔帽的展览,让大家发现川剧除了唱腔、变脸 、吐火之外,我们还有盔帽文化、服饰文化、妆容艺术可以来欣赏。邱粟杨所说的全方位、近距离欣赏川剧,也正是在川剧盔帽的展览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传统的文化真的很棒,很美,我们需要停下来看看”这是邱粟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一句概况。川剧盔帽打开了邱粟杨人生另一扇通向色彩斑斓的大门,不忘本来,才能看到未来,川剧艺术也会在邱粟杨的盔帽的制作与传承中得到永久的保存并永远光辉于世。
  小贴士:盔帽,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俗称戏帽。川剧盔帽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流苏、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邱粟杨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