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堂.人物春秋——路遥《人生》中的知识、劳动与美

作者:覃孔癸 时间:2015-11-05 15:30:31

    11月4日19点,由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主办、舍区教育“麦穗堂”项目组承办、主题为“路遥《人生》中的知识、劳动与美”的讲座在梅园七幢423学生活动室如期举行。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师资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金浪与喜爱路遥的同学们分享了《人生》。

    金浪老师首先对路遥及其生活年代的社会背景做了简短的介绍。他说道:“路遥仿佛一颗流星在中国文坛的夜空闪起,但是他留下来的东西却一直伴随着这30年间的青年人的成长,曾经有很多人是在路遥的小说里获得人生的感悟。马云就曾说过:‘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路遥出身于陕西小县城里面的农民家庭,后来考上延安大学中文系。在他仅仅四十多岁的生命里,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人生》是他的成名作,同年被拍成电影,名噪一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户口是农村青年的奋斗目标,而《人生》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那么,为什么要讲《人生》呢?金老师说道:“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说,它里面不仅有进城这个主题,还有一段爱情故事,那么爱情故事背后到底引出了什么思考?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内容。其实,小说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的意想的文本,有助于我们认识我们从哪里来,以后还会到哪里去。而《人生》引出了我们对中国社会这30年来的变化的认识,其中的主题和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随后,金老师简单介绍了这部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小说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人生变化过程。故事中的一个亮点是主人公高加林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情感纠葛。金老师提到:“高加林和其他青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有知识,而在那个年代知识是有着一个特殊的光环的。” 刘巧珍在高加林失意的时候给高加林带来了许多心灵上的慰藉,但是她不识字,没有文化,这也是高加林为什么选择黄亚萍而不选择她的原因。知识在这个三角恋中是最大的决定因素。

    金老师谈到,回到农村的高加林非常苦闷,曾有一段时间劳动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他拼了命去劳动,企图用劳动来发泄自己的不甘。但劳动也带有治愈性的作用,高加林逐渐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也渐渐地融入到了农村生活中去。劳动使得悲剧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化解。在讲评的最后阶段,金老师谈到了知识、劳动与美的联系。高加林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但他身上的知识青年的气质对他起到了美化作用。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在自由的劳动中,才能获得美。”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光荣的,是美的。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踊跃发言。2015级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一班的罗杰同学说:“我花三个小时把《人生》读完了,觉得很感动,但听了金浪老师的讲座之后又是另一番感悟。”有同学希望老师推荐作品;有同学说自己根本读不懂过于深奥的书籍,比如:《美学原理》、《柏拉图》;有同学说爱情和事业可能不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双丰收;有同学提到《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的区别和相同之处……金浪老师一一解答疑问,和同学们交流看法。最终,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HUXI CAMPU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联系我们
  • 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5号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 邮编:401331
  • TEL:023-65678008
Copyright © 2015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