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校区图书馆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的重庆大学城重大虎溪校区内,背倚缙云秀峰,远眺歌乐美景,有缙湖和云湖相伴,依山傍水。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占地3800亩,在校学生近2万人。为适应学校发展,2008年初开始修建新图书馆,新图书馆总的工程用地29783平方米,建设占地5978平方米,场地地势低平,地貌属山丘地,地上建面32861平方米,地下建面3357平方米,基建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新馆在选址时以方便读者为原则,把新馆建于第四综合教学楼、第二实验楼、艺术馆、学生宿舍、食堂及教职工住宅区的中心位置,方便四面八方读者出入图书馆。以“依山傍水”为基点,四面以绿化长廊、生态植被环绕,并配以闲亭、座椅,突显天人合一。
以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把新馆建筑设计成既像一把砖红色的椅子,一架红木钢琴,又像一本打开的较为厚重的红皮书,喻意极其深刻的椅子以简单又舒适的休闲方式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视觉上满足读者苦读之后的悠闲;红木钢琴象征着高雅浪漫,从内心深处激发人的梦想;一本打开的红皮工具书宛如蕴藏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古迹,呈现出一个仪态万千的世界,凝聚着每个读者对知识的神思。它背依缙云山,前临缙湖,在传统“和”、“气”的基础上突显现代化,给人一些遐想,一点穿透的突兀。它与第三实验楼、艺术馆共同组成在建筑群体与其它校区建筑形成对比协调。总之,新馆实体立面在处理上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与校区建筑环境有机融合、相映生辉。图书馆环境艺术的整体效果体现建筑整体表现力,形成图书馆建筑的文化、生态与人文精神氛围,向人们传递建筑的信息,表达它的感情、进行对话,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追求。这是图书馆建筑环境艺术“整体性”的追求。
重庆大学新图书馆正是用艺术的的语言给读者心灵上的震撼, 让读者感悟浓厚的人文意韵。新馆建筑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布局设计装修的每个空间与细节都渗透着以人为本。
新馆亮点:新图书馆以人为本,亮点突出
亮点一:主厅精心装饰设计,用高档石材铺就的图书馆大厅,它是图书馆现代化多功能空间设计的重要部分,对于设计我们要求结合服务的人性化和标准化模式,把握现代化、信息化、效率化的理念,表现出开放与流动,简约与宁静,风范与气度。
亮点二:图书馆采用“藏、借、阅、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2楼与3楼分别是4000平方米的大开间社科阅览室和自科阅览室,密切了人与书的关系,让读者感受“书在人中,人在书中”的现代超市理念,同时还减少了馆员工作量。
亮点三:重庆大学“客厅” 中的“客厅”----重大文库,它展示了重大人、校友著作、作品。展厅的设计强调空间与展品的互动,彼此之间相互借景,使得空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和谐,围绕文库,又将展厅空间功能一分为二,设有中国特色的小茶吧,品书品历史,谈古论今。
亮点四:作为读者互动空间的研究室及专题阅览室外都设有大小不等的露台, 读者可通过玻璃幕墙面欣赏露台景观。读者还可在读书之余“闲庭信步”,放松身心,也可以三五成群在这里探讨、学习,形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亮点五:每个楼层都设有自动借书机、自助复印打印机、每个电梯口设有电子显示屏,充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经济、实用、人性化及快捷的特点。
亮点六:天地墙的材质和色彩、家具样式与摆设、标识系统、室内花草树木, 都有在追求环境艺术的“整体性”,为读者营造一种优雅、舒适、宁静、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阅读环境, 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有一种美好的享受。
(摄影作者:丁红林、赵晨翔、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