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堂▪人物春秋——“张爱玲小说中的时间意识”

作者:罗雁 时间:2016-04-01 09:22:44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这几句话有没有让你想起那个民国的“临水照花人”?有没有让你忆起那个孤高傲世的民国才女?是的,她就千千万万读者钟爱的张爱玲。
       2016年3月31日下午3点,由虎溪校区管委会主办、舍区教育“麦穗堂”项目组承办的麦穗堂▪人物春秋活动在梅五501活动室开展。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时间意识”,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金浪老师担任主讲。


       活动开始,金浪老师首先从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感情经历、时代背景等方面对张爱玲做了简短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了她所生活的那个独特的时代。老师说:时代的悲怆成就了张爱玲那份华丽的苍凉。是的,就是那样一个中国文化、文学生存真空和发展荒漠的背景下,和孤岛上海特定的地域环境下, 才成就了张爱玲。501活动室座无虚席,金浪老师的讲解细致、生动、形象,很快就将在座的同学带入了张爱玲笔下的世界中。
       之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张爱玲的代表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陈腐与苍凉;《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的追逐与躲闪:《金锁记》的幽灵与重复;《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的日常生活与作为幽灵的“传统”……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张爱玲小说的特点——苍凉的氛围和参差的对照。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而张爱玲的两种时间观:重复的与线性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个人的与国家的、个人的与国家的,在这种参差的对照之下显得矛盾却又独特。正是这种独特,成就了张爱玲不朽的传奇。
       最后,在座同学针对今天老师所讲内容进行了踊跃地提问和发言,活动圆满结束。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HUXI CAMPU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联系我们
  • 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5号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 邮编:401331
  • TEL:023-65678008
Copyright © 2015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