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暑期班招生简章

作者:社会科学学部 时间:2015-06-29 14:43:54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领略名师名家风采,开阔师生视野,丰富知识层次,增进国际化交流,促进教学发展,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拟于2015年7月13日——31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欢迎同学们选学。
一、课程安排


二、招生对象
    愿意参加学习的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含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专业硕士生)。
《网络与新媒体》课程限研究生选学,其他课程不限选学对象。

三、选课时间
    1.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于7月3日8时至7月6日24时,登陆教务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选课。
    2.重庆大学在校研究生。于7月3日8时至7月6日24时,登陆研究生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选课。

四、课程性质及学分认定
    1.本科生。选修2015年暑期班课程的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认定获得相应学分非限制性选修课课程。
    2.研究生。选修2015年暑期班课程的重庆大学在校研究生,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认定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课课程。

五、学习费用
    重庆大学2015年暑期班不收取学费。

六、课程简介
    (一)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16学时/1学分),教师:孟卫东教授等4人。
    1.课程简介
    机制设计理论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奇、马斯金和迈尔森所奠定。机制设计是指给定一个组织目标,是否可以和如何设计一套规则,使得每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在掌握私人信息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行事,其最终结果实现该组织目标。机制设计理论对信息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在内的许多现代经济学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最优规制、最优税收、公共品供给、契约、委托代理以及拍卖理论等方面。通过16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机制设计的基本概念、目标、约束及方法等,激发起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机制设计的热情。
    2.教师简介
    孟卫东: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总会计师、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建学术带头人,重庆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重庆市高校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兼任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系统动力学会理事,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理事,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后勤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财务与金融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数十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教材、专著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2000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1年重庆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蒲勇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电子科技大学光学专业硕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市旅游标准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重庆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百名科技创新优秀青年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美国数学学会特约评论员,重庆市信息经济学学会会长,重庆市科普专家协会理事,华夏证券高级顾问,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顾问。曾是意大利圣安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数理经济学,博弈论,能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旅游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二等奖,三等奖和其它共50余项学术奖励。
    但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课题3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第1作者1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2部。
    黄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际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SSCI二区 & SCI二区) 编委及副编辑、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与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运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等。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级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才项目1项、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重大(重点)项目2项。在Decision Sciences、Omega、Decision Support Systems、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Economic Modelling、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国际国内权威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从事运作管理机制设计、拍卖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讲本科生《运筹学》和研究生《随机建模与优化》课程,获得重庆大学第三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奖 (2015)。
    3.主要参考书目
    Krishna V (2002) Auction Theory.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Borgers T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Mechanism Desig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lton P, Dewatripont M (2005) Contract Theory. The MIT Press, London. 赫维茨、瑞特著,田国强等,译,《经济机制设计》,格致出版社;田国强著,《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S•马斯金论文集,经济学家出版;罗杰•B•迈尔森,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网络与新媒体(36学时/2学分),教师:董天策等10人。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邀请国内外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讲座33学时,研讨3学时,共计36学时,集中学习,6天完成。专题讲座内容如下:(1)中国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的历程与现状;(2)国外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前沿;(3)网络传播研究的视域、理论、范式;(4)信息平台与媒体融合;(5)媒体融合与新媒体产品;(6)网络动员与公共事件;(7)网络舆情研究及其反思;(8)复杂网络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9)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10)英语论文写作(上);(11)英语论文写作(下);(12)学员论文研讨。
    2.教师简介
    魏然: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华国际传播学会会长(CCA,2011-2013),美国《大众传播与社会》学刊(SSCI刊物,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的主编,《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Research),《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SSCI刊物,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美国《公共传播学刊》(SSCI刊物)编委会编委, 新加坡 《亚洲传媒》特约主编,新加坡《亚洲传播学报》(SSCI刊物)编委会编委,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中文)编委会编委。魏然教授是新媒体研究的知名专家与学术带头人,在海外华人传播学者中论文引用排名第五,2012年为传播学界顶尖(5%)最有影响力的学者,2014年为Elsevier中国社会科学学科2014年论文引用最高的学者(传播学类唯一入选者)。最近五年,魏然教授共出版四本专著,15篇专著章节,在美国与欧洲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六十余篇论文。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网络舆情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网络新闻传播学》《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嬗变》等著作,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新闻教育最高荣誉金钟奖等奖励,以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传媒大会“中国传媒思想人物”等荣誉称号。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创新工程新媒体重大项目副组长、首席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国家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研究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通讯项目评审、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教授、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新媒体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媒介伦理等,国内首次提出“网络互动”概念及理论研究框架。多次主持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重大课题研究。获中国新闻奖、国家数字媒体规划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曾任专职记者、编辑、专栏撰稿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传播实践与思考》、《新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西方经济学》(合著)等。
    李鹏: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四川日报社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历任华西都市报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天府早报总编辑,2009年8月任华西都市报总经理,2010年12月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总经理,2014年2月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四川日报社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社社长。编著书籍10余部、学术论文40余篇,作品《凝聚社会共识:都市报的责任》获中国新闻奖,专著《媒聚变——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转型研究》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韦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和罗德岛大学任讲师、助教和助理教授,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等。现为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执行主编,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编委,多家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担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
巢乃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8),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集刊执行主编,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访问学者。
    谷虹: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科技中心柏拉图项目研究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委员。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营销与互动创意、广告策划与广告理论、网络与新媒体、三网融合与媒介融合等,是中国目前相关领域成果突出的青年学者之一。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已学术论文60余篇,代表专著《信息平台论:三网融合背景下信息平台的构建、运营、竞争与规制研究》、《品牌智能:数字营销传播的核心理念与实战指南》。
    万里: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社交网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文本大数据分析和大规模图像机器学习方向有深入研究。万里博士在大数据领域具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产业界背景。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经信委科技创新项目(2项)、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专题项目(1项)以及横向科研应用类项目多项。在高水平国际会议(SIGKDD, ICDM, EDBT等)和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SCI/EI检索)。
    郭小安:政治学理论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政治传播、网络舆情。目前已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公共行政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CSSCI论文2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部,其博士论文《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基于媒介与民主的关系视角》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及应对”等7项课题。
    曾润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与公共政策、网络舆情与互联网治理。曾在湖北省赤壁市基层和华中科技大学任职任教,曾获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华中科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3项,在《新华文摘》、《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图书情报工作》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3.参考教材书目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第3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胡泳,《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商务印书馆,2014;胡正荣、戴元光,《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Francis L. F. Lee, Louis Leung, Jack L. Qiu,et al., Frontiers in New Media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2013;Martin Lister,Jon Dovey,Seth Giddings ,et al., New Media: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Routledge,2009;Andrew Dewdney & Peter Ride, The Digital Media Handbook(Second edition),Routledge,2014。
    (三)创业与合同(16学时/1学分),教师:宋宗宇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如何防范和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合同风险与法律纠纷。主要涵括:创业协议与公司设立、契约自由与合同订立、真实意思与合同效力、诚实信用与合同履行、违约后的法律责任等。课程以研讨形式让学生运用合同知识分析创业活动中的难点法律问题,合法规避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本课程目的在于掌握合同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课程授课内容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依据最近立法和司法情况予以调整。
    2.教师简介
    宋宗宇:法学博士,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澳大利亚DEAKIN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私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建筑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中钦律师事务所律师、重庆大学法律顾问。2013—2015年担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助理(国家“双千计划”挂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优先权制度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机制研究》等专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3.主要参考书目
    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永军主编:《合同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四)西方哲学史专题(16学时/1学分),教师:张德昭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迄止)。课程选择西方哲学史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进行专题教学,同时注重勾画西方哲学史的宏观线索。古希腊罗马哲学主要介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哲学主要介绍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的争论;近代哲学重点介绍两大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两大流派即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重点介绍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通过学习,让学生既能够对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哲学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西方哲学史及其原著。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专题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网上交流等;基本目的是普及西方哲学知识、开启哲学智慧、培养批判精神等。
    2.教师简介
    张德昭:哲学博士,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发展中心评审专家,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长期担任高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公共课教学,重庆大学研究生教学首届十佳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研究”(09XZX004)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据CNKI不完全统计,其论文和著作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学术界引用近299次;下载8232次。曾获重庆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理论文章第1名、全军优秀成果奖、解放军总后勤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等。
    3.主要参考书目
    斯通S.E.斯通普夫等:《西方哲学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
    (五)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导论(16学时/1学分),教师:邱泽奇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课程,在16课时的课堂授课中,将讨论(1)社会现象与科学研究;(2)概念、变量与测量;(3)抽样设计;(4)问卷调查;(5)案例研究;(6)数据分析与研究表达。通过6个主题的讨论,让学生获得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知识,至少具备阅读社会科学文献的能力,初步具备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或具有辅助实施社会调查与研究的能力。
    2.教师简介
    邱泽奇: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1986年进入社会学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组织社会学(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项目评估。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0多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得者,国家图书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北京市新世纪社会学科百人工程。
    3.主要参考书目
    艾尔•巴比,2015,《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邱泽奇译,Cengage Learning. 德尔伯特•C•米勒、内尔•J•萨尔金,2004,《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罗纳德•扎加、约翰尼•布莱尔,2007,《抽样调查设计导论》,沈崇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诺曼•布拉德伯恩、希摩•萨德曼、布莱恩•万辛克,2011,《问卷设计手册》,赵锋译,重庆大学出版社。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周海涛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Becker, Howard Saul and Pamela Richards. 2007.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 Book, or Articl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六)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16学时/1学分),教师:龙勇教授
    1.课程简介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有重大影响的谋略经典,并已成为国际商业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本课程在有限的学时中,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等孙子经典为思考基础,将古代著名战例、典故和当代国内外商战实例融会贯通,来构建应对国际化、互联网时代竞争环境剧烈变化下的现代商战独特思维模式,在获取竞争优势、树立正确的胜利观,和建立生存发展战略、竞争运营策略等方面形成较为系统的企业竞争战略战术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也可作为学生人生与事业发展的参考。
    2.教师简介
    龙勇:管理学博士,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经管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重庆大学和重庆市教学名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际ASCOM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能源技术经济,尤其对企业合作战略、孙子兵法有独到研究;先后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国际SSCI、SCI收录和国内一流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面上)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等各项科技奖励5项。先后完成30余项企业咨询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课题,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地方政府顾问,曾出任多家大型企业战略顾问、独立董事,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教学效果好,多次在学生网上评教中名列全校教师前茅;并多次应邀到教育部相关培训项目、地方政府、大型企业讲座,有很好的社会影响;所主讲的《企业合作的奥秘》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被授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重庆大学学生科技园丁称号等。
    3.主要参考书目
    孙武(著),郭化若(译)、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龙勇、杨秀苔,不平等战略联盟,重庆出版社,2001年4月。
    (七)犯罪与刑罚(16学时/1学分),教师:牛建平副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现行刑法为依据的刑法理论基础课程,其内容由刑法概述、犯罪论、刑罚论、刑法分论四部分构成。犯罪论主要涉及罪与非罪、犯罪形态、定罪问题,主要内容有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及犯罪形态等问题;刑罚论主要涉及刑罚制度和量刑制度的问题,包括刑罚权、主刑和附加刑、量刑和量刑制度、行刑、刑罚消灭等问题。刑法分论主要内容包括:刑法分则体系,刑法中具体罪名的解释与适用,分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刑法基本原理分析实际法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基础。
    2.教师简介
    牛建平: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法系主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中国法学会会员,重庆市法学会会员。主编《刑法分论》、《刑法总论》等多部教材,发表法学学术论文及相关教改论文近30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及重庆大学课题多项。主编《刑法分论》(第一版),参编《刑法总论》(第一版),参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一版),于2005年6月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编《刑法总论》(第二版),于2008年6月获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被评为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网上评教全校前50名教师;2009年9月荣获“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奖;2014年1月获评“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奖;多次荣获重庆大学法学院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指导法学院学生多人、次参与“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及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
    3.主要参考书目
    牛建平、周国文主编,《刑法总论》(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杨再明、汪力主编,《刑法分论》(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八)宏观经济学(16学时/1学分),教师:潘学峰博士(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推荐)
    1.课程简介
    该课程首先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然后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后,课程会讨论需求和供给冲击如何造成经济的短期波动,并研究经济如何自然恢复到长期均衡水平。接下来,该课程会深入研究货币传导机制,并揭示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如何互动从而将经济回归均衡,尤其是教导学生如何结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达到经济目标。最后,该课程还会探讨开放经济环境下汇率、出口和产出之间的互动关系。总而言之,该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扎实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教师简介
    潘学峰: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C Riverside) 经济系讲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经济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曾获加州大学全额奖学金、加州大学优秀助教奖、留美经济学会Gregory-Chow Teaching Fellow、北京大学校长科研基金、北京大学优秀新生奖学金等荣誉,并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讲授经济数学(博士生课程)、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赴美前曾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金公司、清华大学公共案例中心等金融和学术机构担任研究助理、经济分析员等职务。目前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用时间序列数据、住房与家庭金融分析,曾在全英第47届货币经济学年会(卡迪夫)、美国东部经济学会第41届年会(纽约)和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北美年会(密歇根)上做主题演讲。
    3.主要参考书目
    曼昆《宏观经济学》英文第8版或中文第7版,课上提供英文讲义。
    (九)微观经济学(16学时/1学分),教师:周斯凡博士(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推荐)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理论基础涵盖七个专题: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需求与供给,福利分析,垄断和寡头垄断,博弈论,和市场失灵。每教授一个理论专题将配套探讨其在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犯罪与惩罚,教育决策,税收与补贴,生育决策,最低工资,空气污染,以及全民健康保险问题。学生们将学习到应用微观经济学家如何从经济理论中提出假设,并用实际数据对假设进行证明或证伪的研究过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教师简介
    周斯凡: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经济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数学科学与应用中心博士后研究员。2012-2015年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劳动与生活项目组(LWP at Harvard Law School)研究奖学金,2013-2014年在哈佛大学及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访问研究期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search Improvement Grant)资助,于美国普查局研究数据中心(Census RDC)进行博士论文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科技与创新政策。
    3.主要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七、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暑期班”试点工作组
    组长兼课程顾问:姚树洁(长江学者、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
    副组长:韦春霞(社会科学学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曾佐伶(教务处副处长)
       张小洪(教务处副处长)
       刘京诚(研究生院副院长)

八、课程支持单位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九、联系方式
    社科学部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65106529
    教务处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65102361
    研究生院联系人:居老师             联系电话:65106581
    联系邮箱:skxb@cqu.edu.cn 



                                               社会科学学部    
重庆大学    教务处      
研究生院     
2015年6月25日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HUXI CAMPU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联系我们
  • 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5号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 邮编:401331
  • TEL:023-65678008
Copyright © 2015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All rights reserved